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于2022年3月4日在北京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于2022年3月5日在北京召開。
兩會期間,雙碳成為了熱點話題,圍繞碳達峰碳中和的具體落實,中央提出了全新的規劃與布局。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針對碳中和的實施,提出不能把手里吃飯的家伙先扔了。

“綠色轉型是一個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夠未立先破。富煤貧油少氣是我國的國情,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短期內難以根本改變。實現‘雙碳’目標,必須立足國情,堅持穩中求進、逐步實現,不能脫離實際、急于求成,搞運動式‘降碳’、踩‘急剎車’。不能把手里吃飯的家伙先扔了,結果新的吃飯家伙還沒拿到手,這不行。既要有一個綠色清潔的環境,也要保證我們的生產生活正常進行。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

"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落實碳達峰行動方案。推動能源革命,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有序減量替代,推動煤電節能降碳改造、靈活性改造、供熱改造。推進大型風光電基地及其配套調節性電源規劃建設,提升電網對可再生能源發電的消納能力。推進綠色低碳技術研發和推廣應用,建設綠色制造和服務體系,推進鋼鐵、有色、石化、化工、建材等行業節能降碳。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雙控”轉變,完善減污降碳激勵約束政策,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
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開幕會后舉行“部長通道”采訪活動中,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何立峰說,對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充滿信心。

“我們不搞“碳沖鋒”,也不搞運動式“減碳”。我們將貫徹落實好黨中央、國務院部署,有力有序有效地推進“雙碳”工作,一定能夠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我們對此充滿信心。”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與會代表、委員聚焦關注碳中和碳達峰發展,圍繞實現“雙碳”目標這一廣泛而又深刻的變革,代表委員們也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
民革中央

推動我國制造業綠色低碳轉型,探索碳定價體系發展模式,深化綠色產業配套體系。完善碳定價領域的立法工作,完善本土碳交易市場,建立更加透明的碳排放管理制度。
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會
民盟中央

建議加快構建我國自主的全球碳監測評估體系,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2030‘碳達峰’和2060‘碳中和’目標,爭奪我國參與全球氣候治理的長期話語權,亟需加快構建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和國際影響力的溫室氣體監測體系和碳監測、碳核查科學評估體系,實現溫室氣體多指標綜合監測和碳排放自主定量評估,支撐全球治理和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
小米集團董事長
雷軍

建議建設新能源汽車碳足跡核算體系,建立系統的碳足跡管理體系,全局指導新能源汽車產業低碳發展;制定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碳足跡核算標準及方法;建立新能源汽車碳足跡行業數據平臺;完善碳足跡認證、評級及激勵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
吉利集團董事長
李書福

建議推廣應用甲醇汽車助力交通領域碳中和,在我國全面推廣應用甲醇汽車,將甲醇汽車納入新能源汽車發展體系和管理范疇,給予甲醇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同樣的政策支持,帶動更多的企業投入甲醇汽車的研發,加快實現交通領域碳中和。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工程院院士
劉中民

建議從“全國一盤棋”的高度,在系統性布局的基礎上,遴選代表性區域優先開展“雙碳”綜合示范,驗證一批多能融合技術并開展集成示范,同時為全國同類型區域提供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技術方案;以點帶面,帶動全國同類型區域綠色低碳發展。
全國政協常委
正泰集團董事長
南存輝

盡快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提升碳交易市場立法層級與效力。加強碳市場配額制度研究,合理評估現有配額發放制度的松緊尺度,在考慮企業履約、減排成本的前提下,適時收緊免費額度,引入配額拍賣制度。有序擴大全國碳市場交易覆蓋范圍,豐富交易品種。將石化、鋼鐵、建材等高耗能行業納入交易主體以改善市場活躍度。同時,通過金融創新盤活存量碳資產,適時增加碳期權、碳期貨、碳債券等碳金融衍生品,逐步完善金融服務。
全國政協委員
南開大學教授
鐘茂初

將碳排放額度作為“房住不炒”政策工具。首先,從最終消費需求的角度,確立住房領域整體的碳排放總量額度。這一碳排放額度,均攤到各個城市的所有居民,得出各城市每一居民的住房碳排放配額。由此可拓展“房住不炒”的政策思路,將行政性的限購手段,轉化為更為公平合理的“住房碳票”配額來達成相應的限購目標。
全國政協委員
中信資本董事長
張懿宸

建議加快碳市場相關立法工作,逐步引入更多市場參與主體,成立類似證監會、銀保監會功能的“碳監會”或類似監管機構。同時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推動各個碳相關行業加強碳核算、碳交易、碳數據管理等專業領域隊伍建設和人才培訓。
全國政協委員
王美華

讓"碳達峰、碳中和"走進中小學課堂教育,建議在中小學教育實踐中加入雙碳相關知識,通過小手拉大手推動整個社會的綠色環保理念。
多措并舉推進老舊小區低碳改造,建議以問題為導向,通過數字賦能、低碳引領,完善老舊小區更新改造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提升老舊小區改造成效。
全國政協委員
百度CEO
李彥宏

建議加快發展綠色AI,引導算力算法低碳發展。
一是探索碳排放雙控在數據中心率先落地,建議有關部門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加大政策創新力度,對數據中心使用綠電部分的額度不計入能耗考核。
二是建立兼顧性能和能耗的綠色算法度量標準,倡導領軍人工智能企業構建能效高、性能優的預訓練大模型,并向行業開放。
三是加快完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開啟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簽發。加快建立科技減排的方法庫和行業標準,強化綠色AI在降低碳排放領域的技術供給。
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校長
王焰新

建議大力推動高校建設碳中和校園,培養創新型碳中和人才。制定高等學校校園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鼓勵高校將校園碳中和建設與人才培養密切結合,在資金和政策上給予充分支持,并建立校園碳中和評價體系,讓高校師生成為“雙碳”的踐行者。
全國政協委員
金風科技董事長
武鋼

建議大力發展綠色金融,助力碳中和,倡導人行、銀保監會進一步完善綠色信貸的政策體系及評價標準,出臺綠色信貸的監管激勵措施,包括:降低綠色資產風險權重;降低再貸款利率、延長貸款期限;規定綠色貸款投入比例并逐年提升;提高補貼確權貸款用途靈活性等。
在滬全國政協委員
德勤中國副首席執行官
蔣穎

加快研究碳排放稅收政策、完善雙碳政策法規體系,結合我國目前的稅制情況來看,可將碳稅作為環境保護稅的一個稅目是現階段可以考慮的稅制設計方向。先對碳排放密度高的產品征稅,再逐漸過渡到其他相關產品。結合現行的能源消費稅政策,可以嘗試選擇汽油等碳排放密度高的石化燃料產品,由消費者繳納碳稅。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了幾個重點領域,包括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綠色低碳科技研發等。
結合科學規劃與實施路徑,我國的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已經由前期謀劃階段步入到實質性推進階段